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

癌患體重不掉 可提升治療成效

高尚志(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、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):癌症蟬聯33年國人十大死因榜首,根據全台癌症營養調查202位癌友與家屬結果顯示,有近八成的癌友在接受癌症治療後,會有食慾下降、噁心嘔吐等副作用,近六成則有體重下降的問題,可能進一步影響療程,甚至存活率。
研究顯示,各類型的癌症病患,會有不同程度的體重下降,其中又以胰臟癌、胃癌與肺癌的癌友體重下降最明顯,不能輕忽此項訊息。
為何維持體重在癌症治療計畫中扮演重要的角色?這是因為,癌細胞會產生發炎物質、腫瘤壞死因子等,導致癌友的食量變差,體重下降,造成營養不良;另一方面,癌細胞分裂的速度比一般正常細胞快,會消耗體內更多蛋白質,結果肌肉質量減少,影響癌友的整體生活品質與活動能力。
因此,癌友在接受治療期間,應該維持體重,並隨時記錄體重的變化,一般來說,如果癌友出現以下狀況,就要注意營養問題:
.體重持續下降
.出現貧血狀況
.精神不佳易倦怠、做事提不起勁
.爬樓梯、走路等日常生活容易喘氣、心跳加快
.食慾不振
要對抗癌症,平時就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,若診斷出罹癌,盡量開刀去除病灶,並調整營養狀況,才有體能接受後續的化療或放療計畫。
而營養不能只靠打針,飲食相當重要,必須與醫師和營養師配合,攝取各類營養素,以及積極營養介入治療,例如使用癌症營養補充品,以維持良好的營養與體重,完成治療。

北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

分享
正確補充營養 減少感染發生率
蘇秀悅(北醫營養室主任):現今醫療進步,癌症已非絕症,只要及早發現幾乎能妥善治療,但治療期間常會食慾不振、嘔吐倦怠,導致營養吸收不佳,建議癌友必須維持足夠熱量與水解蛋白質攝取,適當補充營養品,魚油等特殊成分也能有效抗發炎,維持體重。
癌症病友的營養狀況必須密切評估,通常病患在門診或住院時,均應進行營養篩檢,以安排適當的營養照護計畫,盡早進行營養補充。
癌友在一開始治療時,就要養成每天定時量體重的習慣,如果發現幾項情況,建議接受營養介入的治療。
例如第一種情況是,接受治療而預計有超過7天無法進食,或超過10天無法達到60%熱量需求;
第二種情況是,如果一個月體重下降超過5%,或三個月下降10%,或BMI值小於18.5的癌友,都要注意營養不良的問題。
如有上述狀況的癌友,說明熱量、蛋白質攝取不足,要想辦法「加餐飯」。除了三餐外吃額外的點心,或使用適當的營養補充品。
癌症營養補充品提供有癌友所需的熱量與水解蛋白質,適當的添加營養物,例如魚油EPA,可以減少體內發炎反應,幫助穩定體重。
癌友常因營養吸收不易,體重維持不易,建議可從三大要素來改善:
1.滿足熱量攝取的目標,如果食量有限,可以使用熱量濃縮的營養補充品。
2.足量的水解蛋白質,依據每個人的胖瘦不同,每公斤體重建議1.2公克到1.5公克的蛋白質。
3.足量的魚油EPA,臨床顯示需要每日2公克,一般市售魚油膠囊需要一次服用8-12顆才能提供足量。
最後仍要強調,癌友要養成每天量體重的習慣,透過營養治療維持體重和體力,可以幫助完成療程,盡早正常生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